看到傅作义门前有警卫部队,周总理怒:赶快撤了,给他不能用警卫
1950年的某一天,周总理在外地考察结束后,顺路去拜访了傅作义。
傅作义在关键时刻的起义,让北平这座千年古城免遭战火,立下了大功。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对他特别器重,周总理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舒服的四合院,连厨师都给配好了,生活待遇相当不错。傅作义心里特别感激,听说周总理要来,他早早就在家门口等着。结果周总理一进胡同,脸色突然就变了。
傅作义家那条胡同里,周总理一眼就瞅见了我军的警卫人员。
"谁派来的这些警卫人员?"周总理转过头,直接问站在旁边的秘书。
"傅作义的安全由他们负责。"秘书解释道。这帮人是专门来保护傅作义的,确保他万无一失。秘书用最简单的话把情况说清楚了,让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。
北平那会儿刚和平解放,表面看着平静,其实暗地里特务多得很,到处都藏着危险。为了确保领导们的安全,专门派了警卫部队24小时保护,傅作义也在被保护之列。
"赶紧把人撤走,安排警卫保护其他人没问题,但对他绝对不行。"周总理听完秘书汇报后,特别强调了这个要求。
为啥别人都能调动警卫部队做安保,到傅作义这儿就不行了?周总理还专门下令把警卫撤走,这又是为啥呢?
这事儿得从傅作义在北平搞的那场起义开始聊。
1949年那会儿,济南、辽宁、沈阳这些大城市一个接一个地解放了,整个东北解放区都连成了一大片。这下子,北平那边的傅作义可就真是走投无路了。
咱们的解放军已经突破层层防线,把北平围得严严实实,眼瞅着就能拿下这座城了。可毛主席却主张先不急着打,想跟傅作义坐下来谈,争取和平解决。你想啊,北平可是6朝古都,随便一座房子都是文物古迹。要是真打起来,毁掉的哪只是几栋建筑,那可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宝贝啊。
起初,傅作义对和平谈判这事儿一直摇摆不定,始终保持着观望的姿态,前后总共进行了三轮谈判。那时候,咱们解放军的部队已经逼近北平,特别是天津城被解放之后,傅作义这边基本已经没什么胜算了,根本不可能再扭转局势。那么问题来了,傅作义一直这么拖着,他到底在等什么呢?
他根本没在等什么逃跑的机会,飞机就在眼前,想走随时都能走。可他要是拍拍屁股走人了,那些跟着他的兄弟们咋办?他也没指望蒋介石会来救他,心里门儿清。说白了,他就是在等我军给个准话,心里还搁着事儿呢。
为了让傅作义彻底放心,毛主席把林帅、罗帅、聂帅还有刘亚楼都派去跟他谈。傅作义提的那些合理要求,毛主席都一一答应了。这么一来,傅作义心里那点顾虑也就烟消云散了。
《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》在22日这天终于有了傅作义的签名,北平就这样和平解放了。
傅作义在起义这事儿上,一开始确实有点拿不定主意。虽然咱们部队说了,只要起义过来就是自己人,以前的事都不计较。可他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。那时候他就跟聂帅说,希望能有机会见见毛主席。
一听毛主席同意了,傅作义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。等到真正见到毛主席本人,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彻底踏实下来。
眼下,傅作义家门口突然多了这么多警卫,虽然本意是保护他的安全。但傅作义心里会不会觉得,这是在监视他、不信任他呢?真要这么想的话,他心里肯定特别难受。要知道,他和咱们的将领不一样,他是起义投诚过来的。要是闹出误会,咱们的好心反而会坏事。
周总理这么安排其实挺有道理的。他琢磨来琢磨去,最后决定把警卫部队给撤了。这么一来,傅作义就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的了,心里那块大石头也能落地。说白了,这就是为了让傅作义能安安心心做事,不用老担心那些有的没的。
周总理为确保傅作义的安全,特意指示可以采取隐蔽保护等措施。不仅如此,他还经常亲自去探望傅作义,有时甚至留在傅作义家里,跟他一块儿吃饭。
新中国成立后,考虑到傅作义的个人志向,他被委以重任,成为首任水利部长。在这个岗位上,他整整干了23个年头,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国家水利建设事业中。
#图文打卡计划#

